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信息
编号:11778010
《大国医》剧外的真实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30期
     编者按:36集电视剧《大国医》正在央视八套热播。《大国医》的题材来自历史和民间,起源于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的洛阳平乐正骨世家历代传人,200多年来,医德医术誉满天下,郭氏弟子遍布全国。剧中主要讲述了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云鹤鸣在时代大潮激荡中演绎的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故事,塑造了民间中医郭一山、云鹤鸣夫妇承传济世救人的崇高医德,在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正大之气,他们是真正的大国医。剧情起伏跌宕,人物命运大起大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剧中反映的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的传奇故事,在河南洛阳都有对应的原型。今日本版为读者讲述几个《大国医》剧外的真实故事——

    《大国医》与洛阳正骨医院

    丁娟

    电视剧《大国医》里云鹤鸣的原型正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创始人、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先生;剧中郭济远医生为患者小三治疗骨折的神奇技术,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名誉院长、我国中医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先生的中医正骨技术的真实再现。
, http://www.100md.com
    今年78岁的郭维淮先生,素有“正骨泰斗”之称,他在母亲高云峰的言传身教下,继承创新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医术,能在没有X光透视的条件下,用双手准确地诊治、整复各种骨折和脱位。他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归纳出“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三原则和“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四方法,并根据伤者病变特点提出了“破瘀、活血、补气”三期用药治疗原则。

    近年来,洛阳正骨医院加大了对郭氏正骨技术的推广、研究和创新。医院拿出100万元设立郭维淮学术发展基金。2006年,医院又拨出专项资金200万元,用5年的时间对10个专科专病课题集中力量研究攻关,同时积极推进正骨研究院体制改革,开发利用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组织工程中心河南分中心、SPF级动物实验室等科研资源,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50多年来,医院先后获得科研成果138项,其中国家级1项、国外部级1项、省部级28项、厅局级108项。医院还对用药验方进行总结探索,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出片剂、丸剂、颗粒剂、喷剂等内服外用骨伤科患者用药40余种,其中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筋骨痛消丸”已畅销海内外。
, 百拇医药
    平乐郭氏正骨跨越式发展的开拓者

    ——记《大国医》女主角云鹤鸣的真实原型高云峰

    赵磊

    结婚之日,云鹤鸣的丈夫郭一山被土匪绑架。新媳妇女扮男装,与孙大头一起与匪谈判,变卖土地、家产,典当白玉药王,终把丈夫救出。郭一山怕断了郭家医脉,遂教妻子识文行医。云鹤鸣颇有悟性,很快掌握郭氏祖传的正骨之术和医病秘方……这是以平乐郭氏正骨为题材的电视剧《大国医》中的一个片段。

    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1793年,距今已有216年的历史。清代时医过慈禧太后,民国时治过国民党政要,解放后,又先后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医疗。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就是《大国医》剧中女主人公云鹤鸣塑造的原型。

    嫁入郭家 承担重任
, http://www.100md.com
    “祖上没干过的事我们就不干了?只要对事业有利,我们就能做。走,你不但要认字,还要认药!”

    1926年,20岁的高云峰与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郭灿若结为伉俪。世俗的观念不仅需要她扮演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角色,而且特定的家庭情况更需要她承担起传承平乐郭氏正骨事业的重任。

    丈夫身患疾患,高云峰四处求医,效果甚微。郭灿若生怕绝技在他手上失传,便冲破“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束缚,支持高云峰学习正骨医术。从此,她顶住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的舆论压力,承担起家庭重任,用其聪明睿智和刻苦勤奋,书写起“大医精诚、无私奉献”的传奇人生,成为平乐郭氏正骨跨越式发展的开拓者。

    刻苦学习 终成正果

    “病人的骨头都在肉里呢,即使大白天,不也像在黑夜里一样,只能靠感觉来把握了。所以,我把灯熄了!”
, 百拇医药
    学会“摸骨”,才能“正骨”。要熟练掌握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精髓,就要熟悉人体骨骼的形状、结构等情况,这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但不懈的努力,执着的信念,使高云峰很快掌握了平乐郭氏正骨的要领和技巧,在当时没有x光机等先进影像设备的情况下,以“桌、椅、床、板”为工具,熟练准确判断、整复各种骨折、脱位,尤其对难度较大的陈旧性肩、髋关节脱位的整复得心应手,恢复快,后遗症少,痛苦小,前来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学习传承正骨医术,这对于一个当时还“不识字”的高云峰来说,无疑是极其困难的。高云峰白天在丈夫旁边当助手,晚上就把丈夫写成常用的中成药“黄芪”、“当归”拿过来模仿临摹。几年后,她不仅学会了识字,背会了药房,而且还能给病人诊病开方。

    冲破阻挠 无私献方

    “咱把祖传秘方向天下人公开了,谁想学,咱都教。既然咱相信五代秘方对苍生百姓有益,再多些人参加不好吗?”
, 百拇医药
    1948年,洛阳解放。解放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在郭家门口张贴“保护祖国医学遗产——平乐郭氏正骨”的布告,高云峰切身感受到共产党的关怀和温暖。但当她把献方的想法向家人说时,受到了宗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说家族就是靠祖传秘方养家糊口的,如果公布出去,别人很快就会掌握这些技术,我们赖以生存的铁饭碗就丢掉了,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可能不复存在。但为了发扬广大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惠及更多的黎民百姓,她还是冲破技术私有的陈规陋习,把“展筋丹”、“接骨丹”等14种祖传秘方张贴在洛阳老城十字街头,无私地献给了人民。从此,平乐郭氏正骨传遍大江南北。

    整理总结 严谨治学

    “外伤性、陈旧性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等骨病都是很典型的病历,我想总结一下,看能不能写进《郭氏正骨精要》里边?”

    从披星戴月、勤求古训到博览群书、严谨治学,高云峰付出的艰辛、流过的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家族的责任、医者的仁心、病人的期盼,激励她不断整理总结,探求新知,读书学习渐渐成为她的一大“嗜好”,影响着她毕生追求的从医之路。公鸡打鸣的时候,她起床洗漱后,坐下来看上一个小时的书;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坐在桌边挑灯夜读,归纳总结。在1959年《矫形外科杂志》第10卷——《正骨的革新》一文中,她结合典型病历,详细论述在治疗髋关节整复、下颚骨折处理、骨折后夹板固定法和腰椎骨折突起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天整复骨伤患者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她还笔耕不辍,撰写著作,先后编写出《郭氏正骨学》和《正骨学讲义》。作为中医骨伤专家,她的思想并不僵化,主张百家争鸣,博采众长,1958年,她发表了《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的文章,提出科学研究应“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受到业界的广泛赞誉。
, http://www.100md.com
    身体力行 传授经验

    “学习的人越多,受益的人就多。让天下生病的人都能看上病,吃上药,这是咱郭家行医的理想啊!”

    高云峰根据平乐郭氏正骨操作多、技巧性大、辨证样多、用药灵活的特点,结合学徒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了以临床为主,授课与临床并进的方法,使其在临床上边实践,边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她要求学生把握“九个一”,即“一看、二摸、三记病历、四摊膏药、五当助手、六按摩、七讲手法捉手学、八看病先易后难作指导、九独立临床摸索”。在系统授课时实行“五结合”以弥补临床学习的不足,即:系统讲解与当场示范结合,师傅教与徒弟相互教相结合,讲课与苦练相结合,操作与画图相结合,上课与临床相结合。

    “整复科力氏骨折时,要用手压住断端,不能光凭力量大,要用巧劲”。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老专家张正运是高云峰的徒弟,他对高云峰的言传身受记忆犹新。

, http://www.100md.com     1958年,卫生部决定在洛阳建立我国第一所骨科大学——平乐正骨学院,任命高云峰为院长。从此“平乐郭家”结束了在槐树下一把圈椅、一张木床的历史。党和政府在白马寺旁建立了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附属医院。高云峰除日常医治患者外,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大批正骨医学人才的重任。到1966年止,她主持举办正骨学习班13期91人,培养正骨本科大学生134名,专科学生101名,带出徒弟21名,为新中国正骨学事业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党和政府给予她以莫大的荣誉,她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

    创办医院 造福患者

    “脚踏实地把中国的医院办起来,办大,办好,办出经验。”

    高云峰想把诊所规模扩大的想法,在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就实现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已经很多了,现有的家庭诊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她积极拥护,并在不同场合进行宣传,表达建立公立医院、实行公私合营的愿望。
, http://www.100md.com
    1956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勉励她:“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当年,在孟津县平乐村建立的洛阳专区正骨医院(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前身),从此,平乐郭氏正骨从“家学”到“官办”,从乡间村落到科学殿堂,成为中医正骨大舞台上的主力军,为造福苍生百姓、促进国医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40多年的从医生涯里,高云峰恪守“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理念,用其执着的信念、勤奋的努力、开阔的视野、不懈的追求、无私的奉献演绎着人生的神奇,成为闻名遐迩、德艺双馨的一代大医。

    洛阳正骨救治地震伤员显优势

    《大国医》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洛阳城防司令的女儿雅茜被马车撞伤,腿断了,郭一山和云鹤鸣用娴熟的正骨技术为雅茜治病,只见郭一山拉住雅茜的左腿复位,云鹤鸣拿竹板儿、绷带给雅茜包扎,又开了口服中药调养一段时间,雅茜痊愈了,令司令夫妇千恩万谢。
, http://www.100md.com
    云鹤鸣采用的外用竹板,就是洛阳正骨医院洛正器械厂生产的医用小夹板的前身,也是其原型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创始人高云峰常用的正骨固定器之一。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该院派出的抗震救灾医疗队,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等一系列中医传统疗法,凸显洛阳正骨优势。

    70岁的赵秀章大妈来自绵竹灾区,在地震逃生中摔倒,致左手桡骨远端骨折。2008年5月16日深夜,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医疗队员们不顾路途奔波之累,放下行李,就为大妈检查诊断。副院长李无阴、上肢损伤科副主任医师昌中孝、髋部损伤科副主任医师李建明3位专家为其制订了“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案。

    赵大妈仰卧在病床上,待行臂丛神经麻醉后,李无阴用双手虎口扣住其左手桡骨远端背侧大小鱼肌部,昌中孝、李建明两位助手牵拉左前臂中段做对抗牵引,等骨折端顺势牵开后,实施推挤提按手法,骨折迅速复位,外用小夹板固定。此举令在场观看的医疗同行们赞叹不已:“洛阳正骨手法太神奇啦!”(丁 娟)
, http://www.100md.com
    《大国医》与我的奶奶高云峰

    郭艳锦

    电视连续剧《大国医》讲述的是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的传奇故事。剧中的“平乐镇”、“平乐郭家”……都让洛阳人耳熟能详,倍感亲切,成为洛阳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剧中艺术形象云鹤鸣的原型就是我的奶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创始人,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收看着电视剧,奶奶的音容笑貌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使我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

    1906,奶奶出生在孟津县高沟村。奶奶的母亲是农民,父亲高老先生在洛阳南关做棉布生意,生意不大,勉强维持家里生计。奶奶兄妹四人,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奶奶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虽然父母娇宠,但也没有大名,只有乳名。奶奶幼年聪颖过人,因为家里穷没有读过一天书,平时闺房缠足不出户,帮助母亲做做农活家务。

    与奶奶相比,我爷爷郭灿若家境殷实,知书达理,是远近闻名的“捏骨先生”。但是爷爷婚姻不幸,曾两次婚娶,两次丧偶,前两房曾遗有一子,但亦不幸夭折。因此接续香火,传承医术成了郭家燃眉之事。
, 百拇医药
    1926年,爷爷与奶奶结为伉俪,并为奶奶取名“高云峰”。时年奶奶20岁,爷爷比我奶奶年长11岁。刚到郭家那几年,奶奶基本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3年后,我的父亲郭维淮降生了。当父亲不足一岁时,爷爷不幸身患“水臌症”,多方医治见效甚微。深谙医道的爷爷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生怕家学绝技失传,便冲破“传男不传女”的家规族训,劝说不识字的奶奶学习正骨术,担负“二传手”的角色。爷爷的决定改变了奶奶的人生轨迹,完成了从贤妻良母到承担重任的角色转变。

    危难之时,奶奶学习刻苦、认真,几年磨练之后,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不仅能够识文断字,还背会了药方,逐步掌握了正骨医术,能单独给人诊病开方。奶奶付出的艰辛劳苦是难以想象的。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无X光机、CT等先进诊断仪器的情况下,奶奶仅凭着两只手就能熟练准确诊断、整复各种骨折、脱位。尤其对难度较大的陈旧性肩、髋关节脱位的整复得心应手,病人功能恢复快,后遗症少。十多年后,奶奶成为闻名遐迩的名医,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抗战”前后这段时间,由于爷爷疾病缠身,平乐郭氏正骨主要靠奶奶支撑门面给患者诊伤治病。因此传奇故事颇多,且不胫而走,便有了“天下骨病一石,云峰能医八斗”之说。
, 百拇医药
    电视剧《大国医》讲述的是1948年洛阳解放之前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而全国解放后,奶奶更是用自己行动诠释了精彩的人生。奶奶把洛阳土生土长的草根文化“平乐郭氏正骨”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使其走向了辉煌。奶奶创办了洛阳正骨医院、洛阳正骨研究所(现已更名为河南省正骨研究院),首创了我国第一所中医骨伤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奶奶历任院长、所长。她老人家摈弃门户之见,思想解放,办大学授医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精英型中医骨伤人才,对我国中医骨伤事业的开拓发展、对平乐正骨的薪火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师表留芳。

    1976年“文革”中奶奶含冤逝去,当时她已融入平乐郭家整整50年。

    先人已远逝,追思老人,令人肃然起敬。奶奶是诞生于旧时代的平凡女性,但她一生能够跟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面临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她都能准确地把握,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不能不让人由衷地佩服。她始终把自己的命运、私有的家学与社会进步、发展紧密相连,个人利益、小家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她历来把爱国、爱党、爱事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 http://www.100md.com
    奶奶的一生是开拓进取的一生,是建树颇丰的一生,她为发展、传承平乐郭氏正骨呕心沥血、功德无量。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我奶奶,给予很高的荣誉。今天,电视剧《大国医》中云鹤鸣的形象,再现了我奶奶高云峰的传奇人生。历史将铭记《大国医》,历史也将会铭记我奶奶——高云峰。

    (编者注:作者郭艳锦,女,现年60岁,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高云峰的孙女。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医师,“平乐正骨学术研究室”名誉主任。)

    洛阳正骨走出国门

    电视剧《大国医》第一集中有男主人公郭一山迎亲路上,为意大利传教士马利奇疗伤的故事。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实行现代化、开放型、创新型管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洛阳正骨医术盛名国内,远播世界。不仅有港、澳、台同胞,还有许多欧洲人、美洲人也不断慕名前来医院参观学习,治病疗伤。
, 百拇医药
    1997年9月,该院特派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主任鲍铁周参加厄立特里亚援外医疗队。厄立特里亚伊沙亚斯总统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美国进行过手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厄立特里亚卫生部部长特邀中国专家来给总统会诊。

    鲍铁周为其点穴、针灸、角度牵引、手法复位、口服医院特制筋骨痛消丸。两周后,总统可以下床走路了,疼痛明显减轻,又经过一个疗程治疗,疼痛消失了!总统非常高兴,在宫廷里接见了中国全体医疗队成员,并设家宴,表示感谢。

    2001年10月,该院颈肩腰腿痛一科主任杨耀洲受河南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的委托,被派到欧洲瑞士圣加仑州中西医联合治疗中心工作。

    圣加仑有位副州长,患头痛10余年,常服止痛、镇静剂止痛,后来发展到每晚服四五片仍不能控制病情,有时头痛欲裂、彻夜不眠。经人介绍,抱着试试的心态,他找到了杨耀洲。经询问病史和现场体格检查,杨耀洲认为他的头痛与环枢关节、环枕筋膜、枕大神经及脑血管有关,应诊断为颈性头痛,治疗方案为:首先采用洛阳正骨舒筋法推拿颈枕部,然后选用颈三针刺灸,以通络止痛,再用定点提转复位纠正环枢异常。
, 百拇医药
    经过一个小时的治疗,这位副州长当夜香甜入睡,晨起神清气爽,头痛症状完全消失。

    2006年1月,医院派遣骨质疏松科孔西建主任参加中国援赞比亚第13批医疗队。一天上午正在上班,赞比亚高官通知孔西建去会诊一个病人,地点是在一个有警察把守的特别会诊室里。原来,会诊的病人是赞比亚第二任总统奇卢巴和第一夫人维拉之子小奇卢巴。5年前,小奇卢巴不幸遭遇车祸,导致脑积水,做了脑积水腹腔引流术,在大量使用激素治疗后,出现头痛和全身痛疼。

    孔西建仔细询问病史,检查病人,并让小奇卢巴做了头颅CT、胸腰椎X线检查,最后发现头痛是脑积水引流管移位导致引流不畅所致,全身痛疼是大量使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所致。经过治疗,小奇卢巴在中国医疗队的呵护下完全康复。

    (丁 娟), 百拇医药